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滑县要闻

《河南日报》滑县:河井齐开抗旱保丰

发布时间: 2014-07-31
作者:
来源: 《河南日报》(2014年07月31日 05版)
 

□本报记者卢 松本报通讯员时昌宁

【旱情速递】2月份以来,滑县几个月没有出现有效降水,176万亩农作物不同程度遭受阶段性干旱。入汛以后,降雨量偏少,旱情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目前,有50万亩农作物遭受轻度干旱。

7月25日下午4点多,走进滑县留固镇万亩示范方,在一望无垠的玉米地,记者发现,随风摆动的玉米叶子有打卷迹象。

田间水泥路两边随意停放着几辆电动三轮车,农民正在田间忙着浇水。63岁的留固镇程新庄村村民程怀恩,拉着水管放到自家田地,汩汩清水顺着地势开始漫灌。

“灌溉设施好,供电稳定,刷一下电卡,水就流到地头。半天时间,家里的5亩地就能浇完。”程怀恩告诉记者,将近一个月没下大雨,玉米旱的时间长,比较“吃水”,不然浇得会更快。

面对今年严峻的旱情,分布在滑县的36000眼机电井日夜不停,抽出清水为全县195万亩庄稼“解渴”。截至目前,滑县累计抗旱浇地106万多亩次。

“有收无收在于水,全靠水井保丰收。”滑县副县长杨振宇告诉记者:“在滑县,除了利用机电井抗旱外,引黄工程也是保障庄稼丰收的重要灌溉水源。”

缓缓流淌的金堤河,像一条纽带把滑县白马坡、卫南坡等地的田地连起来,组成一块26.5万亩的高标准粮田示范方。站在白道口镇高标准粮田示范方电力服务站的二楼楼顶远眺,大旱之年的金堤河,河水依然充盈。不远处,正有农民利用电机从河里抽水浇地。

杨振宇告诉记者:“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引黄河水入金堤河,一方面农民可直接抽河里的水浇灌庄稼;一方面河水能补充地下水源,提升机井水位,方便农民浇地。”

“滑县高标准粮田内完善的基础设施,帮助农民群众实现了浇好关键水。下一步要通过农艺改善土壤有机质,达到水肥协调,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蓄住天上水、保住土壤水、用好地下水。”省政府抗旱保秋督导组成员、省土壤肥料站站长王俊忠说。

主办: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滑县道口镇解放路中段
网站标识码:4105260003备案序号:豫ICP备2023004875号
豫公网安备 41910402000001号电脑版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7/04 17: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