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看滑县

用真诚拯救扭曲的灵魂——记滑县看守所心理咨询师王新胜、延艳军

发布时间: 2013-11-14
作者:
来源: 《安阳日报》(2013年11月14日 05版)
 


在滑县看守所有一个特殊现象,29名民警中有4人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所长王新胜、管教民警延艳军就是其中两位。工作中,他们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对在押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矫治,使一个个扭曲的灵魂在交流中得到净化。

王新胜是一名从警21年的二级警督,也是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说起心理咨询的作用,他欣慰地讲起了曾经在滑县看守所服刑的徐某的故事。徐某是滑县城关镇人,2012年4月因妨害公务入狱,成为“三进宫”人员。进入看守所后,徐某仍然经常与人发生争吵、打架,多次顶撞管教人员,不服从管理,甚至威胁民警。

徐某的表现王新胜看在眼里,他和延艳军一起分析徐某的性格特点,查找其不服管教的原因。通过到徐某家走访王新胜发现,徐某入狱后,其儿子由于无人看管,常常挨饿受冻。为了让徐某安心接受管教,王新胜多次找徐某谈心,对其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和矫治,改变其不良认知和行为模式,并找到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为其儿子解决了上学和生活问题。徐某深受感动,从此改变了性情。

出狱后的徐某做了一面写有“感化教育,热心情深”的锦旗送到看守所,立志改过自新。“现在徐某有什么心理问题,还经常给我打电话谈心。”王新胜笑着说。

考取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延艳军对心理学的应用也感触颇深。延艳军拥有律师资格证,面对在押犯罪嫌疑人这样的特殊群体,他清醒地认识到,仅用生硬的法律条文无法让他们心服口服。他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王新胜一起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以前工作中遇到问题,总是抓耳挠腮,不知从何处下手。现在用心理学知识解决问题,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延艳军自豪地说。

说起心理咨询的作用,被感化的滑县16岁男孩朱某让延艳军记忆深刻。朱某家境贫困,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大伯照料,由于得不到家庭关爱,养成了逞强好斗、欺软怕硬的性格。2012年5月,朱某拿菜刀将别人砍成重伤被刑事拘留,羁押在滑县看守所。刚进入看守所之时,朱某仍不服从管教,还有自残倾向。延艳军看到这种情况后,主动找朱某谈心,其中一次从上午8时一直聊到了12时,连续谈话4个小时。延艳军用心理学上学到的摄入性谈话术、影响性技术、倾听、情感表达、内容反映等心理学手段,对朱某进行心理疏导,让朱某打开了心结,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在押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一个特定的区域接受改造,承受着来自家庭、社会和自身的压力。我们看守所民警积极学习心理咨询知识,就是为了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稳定改造情绪。现在看来,这种方法是非常成功的,滑县看守所被评为国家一级看守所,连续18年实现安全无事故。”王新胜自豪地说。

目前,滑县看守所建起了规范的心理咨询室,拥有二级心理咨询师2名、三级心理咨询师2名。近两年,他们对在押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千余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王新胜、延艳军还应邀出席了今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2013年第七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暨应用心理学高峰论坛,为拯救更多扭曲的灵魂积累了新经验。

短 评

用责任肩负起另一种神圣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殊不知看守所的心理咨询师却用责任肩负起了另外一种神圣。他们通过与在押人员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连接,让一个个扭曲的灵魂在交流中得到净化和升华,使一个又一个走入歧途的人改过自新。  滑县看守所能步入国家一级看守所,连续18年实现安全无事故,全体监管民警功不可没,心理咨询师功不可没。笔者希望更多的王新胜、延艳军走进公安监管系统,用他们的真诚来拯救更多扭曲的灵魂。


主办: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滑县道口镇解放路中段
网站标识码:4105260003备案序号:豫ICP备2023004875号
豫公网安备 41910402000001号电脑版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5/23 09: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