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泰服装是我县招商引资企业,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大型现代化服装加工企业。作为企业管理者,邵德民大胆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实行“总部+卫星工厂”的生产经营模式,把生产车间建到村里,不仅为群众搭建起“家门口”的就业平台,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发展动能。
在位于锦和街道金泰服装的“总部”,有上千名工人在这里从事服装加工工作。除此之外,企业还在各乡镇建了20多座标准化服装加工厂,也就是“卫星工厂”,一条生产线能容纳70多个就业岗位,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了就近就业机会。
滑县金泰服装有限公司员工王艳玲说:“厂里边环境还可以,也干净,冬暖夏凉的,还能对家里的一切事照顾,辅导小孩上下学了,或者照顾老人挺方便的,农忙有农忙假。”
这种“总部+卫星工厂”的生产模式,就是邵德民提出的,2014年,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展开,金泰服装面临招工难和职工队伍不稳定的发展问题,能否找到既能解决企业招工难又能助力脱贫攻坚的发展新模式?带着这样的问题,邵德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走访。
滑县金泰服装有限公司经理邵德民说:“公司职工95%来自农村,同时农村还有不少上有老、下有小、有耕田、无法外出务工的剩余劳动力,如果把服装厂建在农村人口密集区,让这部分劳动力进厂务工,一切困难就迎刃而解。”
2014年底,金泰服装投资1800万元,先后在王庄镇、枣村乡建设了6座服装加工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邵德民也被评为河南省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十大领军”人物、河南省脱贫攻坚奉献奖等荣誉。
滑县金泰服装有限公司经理邵德民说:“职工平均月薪4500元,年均为所在地政府纳税40余万元,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目前公司“卫星工厂”规模总数已达22座,在职员工1160余人,已成为我们公司生产发展的主力军。”
2021年金泰服装又投入2200万元,对所有车缝自动生产线进行了智能化生产设备更新改造。还大幅提高了职工的福利待遇,除了根据农忙季节适当调整工作时间,还设立了“宝妈班”,方便有子女上学的职工接送孩子。
滑县金泰服装有限公司员工胡真真说:“过来以后,这个时间点接送学生都合适。一个月4000多块钱,做得多就挣得多。”
滑县金泰服装有限公司经理邵德民说:“今后公司发展规划一是要继续完善、创新“总部+卫星工厂”的生产经营模式;二是继续扩大“卫星工厂”数量,努力实现规模总数达到30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