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百花吐艳,绿柳摇曳。6月14日至16日,第五届中国大运河智库论坛在我县举办;政协十一届河南省委员会副主席张广智,大运河智库联盟理事长王佳宁,安阳市政协主席葛爱美,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高新才,安阳市政府副市长李长治以及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省发改委、省文旅厅、省文物局等省直有关厅局的领导同志,中国人民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天津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杂志社等知名大学和机构的专家学者共计70余人出席论坛。安阳市委常委、县委书记董良鸿,县领导陈忠、李勇、张绍体、李红、杜建勇、王敏、赵自勋、段其东参加论坛;大家聚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走访遗迹,研讨交流,共话发展。
开幕式上,举行了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滑县调研基地揭牌仪式,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和我县方共同揭牌。
本届论坛由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中共滑县县委、滑县人民政府主办,以“乡村振兴视野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主题,突出历史与现代相结合,学术与实际相结合,科学与发展相结合,力促大运河沿线地区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融合之路。
专家组一行走访了道口古镇历史街区、运河遗产管理处、大王庙文化园、、芊翠湖生态涵养带等地,召开了中国大运河智库成果发布会、2019年夏季报告会,对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行了专题研讨。此次论坛,专家们就“如何把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这一重大决策”“后申遗时代大运河河南段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路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专家们认为,作为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的一个重要点段,大运河滑县段是中国大运河原真性、完整性的代表性河段,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道口古镇将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示范区。滑县应认真贯彻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紧紧抓住国家“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历史机遇,在做好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积极挖掘大运河独有的人文价值,探索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
据了解,我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有史记载5000余年。大运河滑县段是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代表性河段之一,曾持续通航1800余年,古河道、古城墙、古码头、古庙宇、古商号等历史遗存星罗棋布,现存原生态古河道8240米,古码头9座,古城墙3000余米。近年来,我县主动融入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先后投入1.7亿元,统筹推进河道水系整治、生态环境修复、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提升了居住条件,恢复了古镇格局,拓展了保护空间,在全省率先举办了大运河文化带(滑县)论坛,规划建设了省级大运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大运河滑县段已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
安阳市委常委、县委书记董良鸿指出,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滑县文化特征、资源禀赋和发展趋势,以多元文化为依托,按照核心发展、拓展带动、辐射县域的思路,构建了大运河文化带滑县多层级综合文化示范区。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认真吸纳各位专家、教授的真知灼见,汲取发展新思路、抓住发展新机遇,探索出一条符合滑县实际、彰显特色的发展道路,推进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