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18年专题 >> 道口古镇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大运河与道口古镇史料(节选)

发布时间: 2020-08-26
作者:
来源: 滑县人民政府
 

公元前602年,河(黄河)诀宿胥口,东行洛川,经沙店、道滑坡、宋庄坡一线。

公元204年,魏武王曹操于水口下枋木以民堰,遇淇水东入白沟(卫河)以通漕运。

607年,隋炀帝开永济渠(卫河),引沁水入河,于沁水东开渠,合渠水至于涿郡,二千里通龙舟。亦称御河。

632年(唐贞观六年),尉迟恭监造西门外石桥。

1075年(宋熙宁七年),程访引大河水注之御河,以通汇淮漕运。置斗门以等启闭。

1268年(南宋成淳四年),碑文载有李道口。

1368年至1425年(明洪武至永乐),山西洪洞县先后七次迂民于李道口。

1627年(明天启末年),设道口递运所,用于运递粮物等。此前,道口为“平川驿”,“专在递送使客,飞报军务,转运军需等物。”(《明太祖实录》)

1661年(顺治十八年),道口开始煮制烧鸡。

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浚知县唐王、县丞张端出率民复加开通新镇坡集渠(长虹渠)。

1787年(乾隆五十二年),道口“义兴张”烧鸡始名。

1861年(成丰十一年),滑浚县丞陈秉信督、同邑人训导韩方、庠生康鹤年、监生赵家训、张基等监于道口筑建土垣,周长13华里。

1875年(光绪元年),改道口西部土垣为砖墙。城区实测面积为3.8公里。

1886年(光绪十二年),浚县知县黄景在《浚县志》始称道口为镇。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英、意联合公司驻道口公司投资兴建道(口)清(化)铁路,干线长150公里。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道(口)清(化)铁路全线通车。道口成为重要的煤炭集散地。

1914年,道口锡器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并获奖。

1915年初,新乡人王宴卿在道口设立“同和裕”分号。

1916年,山陕商民在顺河街建立“山西会馆”。同年,胡绍荫在苦水井街开办“济生医院”,西医传人道口。

1917年,卫河大水,由大西门处向东决口,滑城西关、沙窝一带可行船;向西六处决口,白寺坡一片汪洋。

1924年,冯玉祥令拆庙宇、毁神像、剪辫子、放足。1929年,商号“奎盛公”在此大王庙办“培英小学”。

1932年,道口创建“振予”蛋厂。同年,美华铁工厂建立。是年,基督教在南堤上成立总会,又名“中华基督教分区会”,下设道口、滑城内、小铺等九处分堂。次年,该会建立“惠民医院”,开设了外科手术。

1934年,道口商人合办“道口中学”。

1937年10月4日,“同和裕”银号破产。

1938年,道(口)楚(旺)铁路通车,运程66公里。

1954年10月,“河丰号”轮船开始在浚县至新乡段客运。道口设卫河航运社,管理卫河航运事宜。

1956年秋,长虹渠滞洪区、白寺坡滞洪区同期蓄水,道口一面街卫河护岸倒塌,次年春修复。

1963年8月,连降暴雨,长虹渠滞洪区和白寺坡滞洪区全部滞洪。卫河韩毛堤出险,蛋厂后护岸倒塌,镇内水深齐腰。

1968年,卫河航运停止。

1969年春,卫河进行清淤。

1969年,修建卫河“东方红”公路大桥,翌年4月竣工。

1972年,道口至汤阴小火车道通车。

1975年3月,卫河左岸复堤4.5公里、右岸复堤2.7

公里。

1984年,遂口镇南街村莲花灯获河南省第五届民间音乐舞蹈调演一等奖

主办: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滑县道口镇解放路中段
网站标识码:4105260003备案序号:豫ICP备2023004875号
豫公网安备 41910402000001号电脑版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30 16: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