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博 手机版 无障碍 | 适老化 | |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动态

城关街道西唐庄村“好儿女” 朱荣前:双肩扛起全家担 孝亲尽责成榜样

发布时间: 2025-10-11 作者: 来源: 城关街道办

  在滑县城关街道西唐庄村,提起朱荣前,村民们总会不自觉地竖起大拇指。这位44岁的普通村民,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把“孝”与“责”刻进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成了村里人口中当之无愧的“好儿女”,也让传统美德在平凡日子里焕发出动人的光彩。

  孝亲入微,用手呵护瘫痪父亲

  朱荣前的父亲常年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从父亲患病起,他便包揽了所有日常照料的活儿。每天天还未亮,他就起床为父亲翻身、擦拭身体,生怕父亲因长时间卧床生褥疮。准备好早餐后,一勺一勺耐心地喂,一顿饭常常要花上半个多小时饭后不忙的时候,他还会陪父亲唠唠家常,说说过去的事儿;为了让父亲身体舒服点,他还自己学了按摩,每天坚持给父亲按揉四肢,帮父亲促进血液循环。就这样细心照料着,父亲瘫痪这么多年,身上始终干干净净,从没生过褥疮,精神头也比以前好了不少。

  悉心照料,用心守护患病母亲

  家里的难处不止一处,朱荣前的母亲长期患病,每天都得按时吃药。他会按时提醒母亲服药,时刻关注母亲的病情变化。每当母亲身体不适,他不管手头多忙,他都会第一时间带母亲去医院,在医院里跑前跑后办理挂号、缴费、拿药等事宜。回到家,他还会根据母亲的身体情况,调整饮食,把母亲的起居照顾得妥妥帖帖,让母亲总能感受到家里的温暖。

  温情陪伴,用爱支撑失明妻子

  命运的考验接踵而至,朱荣前的妻子因青光眼恶化最终双目失明,让本就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可朱荣前没被击垮,反而把更多的耐心和爱意给了妻子。每天他会帮妻子梳头发、整理衣服,出门时牵着妻子的手,给她讲村里发生的新鲜事,还一点点教妻子熟悉家里和周边的环境,帮妻子慢慢找回生活的底气。他怕妻子在家孤单,还鼓励妻子学编织、学简单的烹饪,看着妻子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朱荣前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重视教育,用责培育阳光儿子

  即便家庭负担沉重,朱荣前也从未忽视对儿子的教育。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全力承担儿子上职业学校的学费与生活费。他会经常与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不断鼓励儿子努力学习、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他的教育与影响下,孩子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还积极参与学校活动,成长为一名阳光自信的少年。

  辛苦奔波,用汗维系家庭生计

  要照顾一家老小,花销自然不少。朱荣前只能在照料家人的间隙,四处找零工挣钱。夏天,他顶着烈日在建筑工地干活,衣衫常被汗水浸透;冬天,他冒着严寒在农田里劳作,双手冻得通红。可不管活儿多苦、多累,他从没抱怨过一句,心里就一个念头:“只要家里人能好好的,日子能慢慢好起来,再苦再累都值。”

  朱荣前的故事,就像一股暖流传遍了城关街道西唐庄村的每一个角落。他没说过什么豪言壮语,却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做了父母的“顶梁柱”、妻子的“主心骨”、儿子的“好榜样”。在城关街道,朱荣前不是个例,他代表的是无数普通人对家庭的坚守、对美德的传承——这份孝亲尽责的初心,不仅温暖了一个个小家庭,更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街道的每一寸土地上扎根、生长,激励着更多城关人用爱守护家人、用责任面对生活,让“好家风”汇聚成街道发展的“好风气”,让温暖与正能量一直传递下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主办: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河南合正软件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4105260003 备案序号:豫ICP备2023004875号 豫公网安备 41910402000001号

访问量: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0/14 15: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