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办文件
  • 索 引 号: null-0310-2022-00006
  • 发文机关:
    成文日期: 2022-12-23 09:51:58
  • 标  题: 滑政办〔2022〕20号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滑县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0年)的通知
  • 发文字号: 滑政办〔2022〕20号
    发布时间: 2022-12-23

滑政办〔2022〕20号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滑县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0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县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现将《滑县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12月23日

  滑县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2021-2030年)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推动实施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坚决贯彻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定,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统筹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全面推行林长制,积极培育保护森林资源,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锚定“两个确保”,全面推进省级森林城市建设,努力把滑县建设成林茂田丰、生态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河南省省级森林城市。

  (二)规划建设原则

  1.以林促农,协调发展。

  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3.以人为本,生态惠民。

  4.城乡一体,统筹发展。

  (三)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19号);《国家林业局关于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林宣发〔2016〕126号);《河南省绿化委员会 河南省林业局关于着力开展河南省森林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豫绿〔2019〕1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22〕18号)。

  (四)规划定位

  千年运河绿城,豫北森林粮仓滑县因水而兴,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滑县因粮食生产而闻名全国,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滑县因黄河、运河、铁路共同奠定滑县水陆枢纽地位,造就滑县黄河与运河空间重合、文化叠加的双重优势,也奠定滑县文化、农业、生态资源优势基础。以森林城市建设为契机,充分把握大运河生态文化保护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契机,进一步提升滑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粮食生产能力,振兴千年运河古城,打造豫北森林粮仓。

  (五)规划期限

  滑县省级森林城市建设分三个时期,创建期(2021年~2023年),提升期(2024年~2025年),完善期(2026年~2030年)。

  二、总体目标

  创建期,全面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努力完成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基础性工作。重点通过加大农田林网、沟、河、路、渠及农村“四旁”隙地造林绿化工作,使林木覆盖率达22.1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1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16m2,使滑县各项创建森林城市指标达到《河南省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试行)》的要求。创建期末,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验收,获得河南省级森林城市称号。

  提升期,以提升森林质量与成效、丰富生态文化内涵、落实森林支撑为主要目标,对创建期的工程查缺补漏,加大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力度。优化林分结构,推动城乡生态环境升级提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使城市森林生态效益逐步彰显,生态建设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到2025年,林木覆盖率达22.7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稳定维持在41.5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稳定维持在12.87m2。

  完善期,全面深化森林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森林城市建设成果,持续提高森林生态健康水平,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弘扬森林生态文化。建成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生态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便捷的生态服务体系和坚实的生态保护体系,期间要全面实现省级和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建成美丽宜居的生态滑县。

  到2030年,林木覆盖率达23.1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9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52m2。

  三、总体布局

  根据自然地理条件、生态格局现状及相关上位规划确定的布局,结合滑县人文历史因素及森林河南建设有关指标要求,确定滑县森林城市建设规划布局为:“一核、两带、多廊、多点”的总体布局框架。

  (一)一核

  “一核”是指以滑县中心城区为主的城市生态绿核,主要包括道口镇街道、城关街道、锦和街道。该区域以完善城区公园绿地体系、生态标识体系及增强城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为重点,积极开展城区公园绿地、广场优化升级,加强游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等多元化小型绿色空间建设,优化滨水森林生态廊道、林荫道路及城市绿道建设,打造廊道、绿道贯通的生态空间,扩展绿地服务半径,优化城区绿化格局,构建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

  (二)两带

  “两带”指大运河生态景观带和金堤河生态涵养带。大运河和金堤河对于滑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划分了滑县的生态布局框架。

  1.大运河生态景观带

  大运河滑县段位于大运河永济渠河南段中部,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大运河河南段永济渠的区域中心,是隋唐大运河保存较好的活态水系,黄河、运河共存造就了其全方位的遗存特征,在中国北方大运河沿线城市较为少见,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大运河滑县段运河遗产较为丰富、运河古镇延续性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突出、“水旱”交通枢纽显著。

  滑县大运河周边自然景观秀美、人文景观荟萃,旅游资源丰富。要把握国家大运河生态文化保护的战略机遇,结合滑县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大运河滑县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重点做好大运河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建设沿河生态景观廊道,构筑沿河生态安全空间;加强沿河生态防护林、农田防护林建设,保护重要生态功能节点,构建城乡绿色生态网络,完善生态系统建设。

  2.金堤河生态涵养带

  金堤河是黄河支流,县内大部分地区属于金堤河流域,县内径流面积1711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97%。金堤河是滑县排水总干渠,主要支流有大功河、柳青河、文革河、贾公河、黄庄河等,是滑县生态水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该区域主要对沿河两岸营造生态涵养林,以增加绿量、生态涵养、减少水土流失为主,建成后可形成滑县河流生态景观廊道。

  (三)多廊

  “多廊”是指以农田林网、水系和主要交通干线为依托形成的生态绿化廊道。农田林网指以高标准农田林网为主的农田防护林网络;水系主要是长虹渠、枣村沟、城关河、二级河、瓦岗河、五干排、柳里河等沟渠;主要交通干线高速公路有大广、菏宝高速;国省道有国道230、省道223、101、305、306等;农村公路廊道绿化。

  (四)多点

  “多点”是指全县所有乡镇、村庄绿化、防风固沙林等重点区域绿化美化形成的点状绿化体系。

  重点结合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综合推进,积极开展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乡村、“四美乡村”、“美丽小镇”、“五美庭院”建设。以丰富乡村森林生态资源和服务乡村生产生活需求为出发点,保护乡村原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村容村貌,加强广场绿地、围村林、庭院绿化、小型公共休闲绿地建设,逐步将全县774个行政村建设成绿色宜居的森林村庄。各乡镇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将乡村绿化美化与森林休闲旅游相结合,形成遍布全境、连接城乡、带动区域的以生态为主导的特色经济产业。

  四、建设任务

  (一)城区绿地建设

  提升和新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绿地、附属绿地,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公园绿地提升和新建公园绿地面积共690.96hm2。其中创建期提升115.1hm2,新建60.03 hm2;提升期新建306.13 hm2;完善期新建209.7 hm2。规划期内拟建设、改造综合公园3处、专类公园15处、社区公园19处、游园101处,使城市公园分布均匀,方便居民休闲游憩。

  (二)生态廊道建设

  规划期内全面做好道路、河道绿化提升及新建道路绿化,共完成道路、河道绿化353.2km

  (三)农田林网建设

  规划期内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8295hm2,折合片林面积555.81hm2。重点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林网;对林网缺失、断档面积过大的林带,进行补植补造;对林分较差、病虫害严重的低效农田林网进行提升改造。

  (四)郊野公园建设

  规划期内完成河南滑县西湖省级湿地公园保护工程(栖息地保护、鸟类投食点、指示/宣传牌、鸟类救护站)、科普宣教工程(科普宣教设施、湿地宣教中心、观鸟平台、科普宣教设备及宣传资料)、科研监测工程(鸟类监测设施)、防御灾害规划(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设备)建设,完成建设面积131.93hm2。

  (五)绿道网络建设

  规划期内建设城市绿道133.13km。依托城区各类绿地布局、自然及人文资源分布,规划形成“水网交织、绿廊串联”的绿道网络结构。城区绿道依托路侧绿带、滨水绿地、公园绿地和广场等设置,串联城区各功能组团,形成环网型的绿道格局。

  (六)森林与湿地资源保护建设

  开展湿地保护、湿地公园和郊野公园建设。全县完成河南滑县西湖省级湿地公园建设,完善湿地公园基础设施、湿地植被恢复、生态旅游服务设施、科普教育标识建设,使湿地公园成为风景优美、环境良好的湿地旅游景观,并发挥湿地特有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资源本底调查,建立滑县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

  (七)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

  以建设森林乡村为载体,利用村边、路边、水边、塘(沟)边、田边等“五边”隙地和宜林荒地、沙化土地、污染土地等生态空间,广泛开展国土绿化,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一是大力保护乡村生态资源,全面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二是持续加强公共空间、庭院的绿化美化,建成集中连片的围村林和小微公园;三是充分利用边际强化道路、水系、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乡村生态文化传承发展新格局。

  (八)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

  充分利用中央、省级林业项目资金,挖掘县、乡、村森林管护潜力,对滑县现有森林进行抚育提升。创建期共开展森林抚育1500.54hm2,全部为平原森林抚育;提升期森林抚育246.33hm2;完善期森林抚育923.16hm2。

  (九)义务植树建设

  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义务植树工作要求为抓手,广泛开展绿地、树木认植、认养、认管等社会参与绿化活动,建立义务植树登记卡和台账制度,使义务植树进一步深入人心,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3%以上。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义务植树基地,开展“互联网+义务植树”活动,积极推广宣传义务植树活动,鼓励群众以微信、公众号、互联网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在全社会形成“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良好氛围,把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推向新的高潮。

  (十)古树名木保护建设

  通过制定并实施古树名木管护技术规范、建立健全古树名木保护责任制、落实管护经费等措施,强化地方政府对古树名木保护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同时提高人民群众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充分调动全社会保护古树名木的积极性,使滑县境内的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

  (十一)森林文化传播体系建设

  进一步巩固提升现有森林文化科教宣传平台,通过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其它公园、游园等开放性生态场所建立专门科普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宣传栏,开展科教宣传活动,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形成全民主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行动实践。

  每年举办各类主题的生态科普活动和文化节事活动9次以上,依托道口古会打造具有北方地区特色的火神庙会品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展示滑县地方特色文化和城市风貌的同时,紧紧围绕创建森林城市的目标和内容,向广大民众普及森林生态文化知识,让公众充分感受到森林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服务价值,提高公众的森林生态保护意识,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十二)林下经济产业

  充分利用现有林地,积极探索林旅、林菜、林药、林草、林花、林菌等林下经济模式,提高林地使用效益,实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模式。

  1.林下种植

  规划期内,发展林下种植2.5万亩,实现产值0.5亿元。其中,创建期0.5万亩,提升期1万亩,完善期1万亩。

  在老店、王庄、半坡店、焦虎、牛屯、大寨、老庙、桑村等乡镇重点发展林粮模式;在中心城区、留固、高平、慈周寨、瓦岗寨、八里营、牛屯、上官、赵营、大寨等乡镇重点发展林菜模式;在白道口、焦虎、桑村、老店、四间房等乡镇布局林下瓜果花木产品;在牛屯镇布局林下金银花特色产品。

  2.林下养殖

  规划期内,发展林下养殖1万亩,实现产值0.8亿元。其中,创建期0.2万亩,提升期0.3万亩,完善期0.5万亩。采用林禽模式。分别在白道口、万古、赵营、大寨、上官、王庄、老店等乡镇布局林下肉禽养殖基地。

  (十三)优质林果产业

  加大新技术应用和新品种推广,进一步提升林果品质。重点推广优质桃、苹果、梨、葡萄、樱桃等适宜本地区栽植且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质林果。通过不同品种的选择,使林果成熟期结构日趋合理,竞争力显著增强,最终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生产标准化、收益可观的林果产业体系。

  1.推进布局区域化

  全面推进林果生产布局区域化,逐步完善扩大现有园区的规模。一是扩大以八里营镇、四间房镇为主产区的优质桃生产区,由现在的分散发展向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做强做大做优桃产业;二是发展以高平镇后子厢村学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葡萄种植产区,辐射带动全县优质葡萄产业;三是发展滑县产业集聚区、城关街道优质鲜果、小杂果采摘休闲区,培育以北董固村为中心的晚秋黄梨采摘园和城关街道卢庄、七街村的樱桃、桑葚采摘园。

  2.推进生产标准化

  2.1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区。全面落实林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强生产环节质量控制,推广矮化密植、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化作业等果树栽培新技术。

  2.2加快老园区改造。在低产、低质老果园增施有机肥,品种更新换代或改头嫁接,加强病虫害防治和修剪管理,全面推广果品套袋技术,从根本上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产量,促进果品品质大幅提升。

  2.3发展规模化优质林果苗木繁育基地。建立高标准的林果苗木生产繁育基地,大力推广矮化型优良品种果树苗木,加快优质苗木基地认证,全面提升苗木质量和苗木数量。

  (十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

  按照省、市森防部门工作部署,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监督,强化责任”的方针,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有害生物防控工程建设,建立健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严格开展防治前的调查、防治中的监督、防治后的验收,确保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安全。到规划期末,全县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1‰以内,测报准确率达98%以上,无公害防治率达98%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100%,病虫害监测覆盖率100%,滑县森林资源和环境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1.监测预警体系

  做好全县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和检疫执法工作,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确保食用林产品安全。强化测报员培训和技术指导,规划每年举办测报技术培训2次,提高测报员业务水平,利用GPS、PDA等先进技术,提高监测预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建设滑县监测预警中心1个,用于完成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任务。

  2.检疫防灾体系

  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完善林业有害生物检疫防灾体系,完善林业有害生物测报、防治、检疫专用设施,做到全县森林数据资料全部网上传输,实现林业有害生物办公自动化、数字化、规范化、标准化。深入种苗产地和各集材点开展产地检疫、木材调运检疫和复检工作,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本地有害生物的传出。

  3.灾害应急防控体系

  全面提升滑县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防控体系,建设标本室1个,网络森林医院综合服务系统,每年培训50余人次。组织培训并激励林业工作人员学习新技能,运用现代化的防治手段,提高对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能力和防治效率。本着快速反应、部门协调、科学引导的防控原则,全面有效地利用飞机喷药、地面喷防等措施防治春尺蠖、美国白蛾和杨树食叶害虫等林业有害生物,控制灾害,降低灾害损失,确保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1‰以下。

  (十五)林政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依法治林,严格林木采伐及征占用林地的管理,加强木材流通市场的整顿,对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和毁林开垦、非法占用林地的违法行为给予有力打击。实现全县范围内无重大滥砍滥伐、乱捕滥猎、毁林开垦、乱征滥占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人为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1.加强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

  利用“三调”及其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在2020年度全国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基础上,更新全国森林资源分布图,优化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技术方法,统一技术标准,科学设置调查监测指标体系,统筹布设国家和省级样地,组织开展国家级、省级样地调查和县级森林资源调查监测试点,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年度调查监测体系。

  2.加大林业执法力度

  积极探索林业综合执法,整合执法力量,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严格林地审核审批,严格规范森林、林木、林地和木材采伐运输使用管理活动;加强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严禁随意采挖野生植物和乱捕滥猎野生动物。

  (十六)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通过加大林业基础设施投入,加强林业人才队伍培养,构建高效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完善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强林木良种选育与应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产品加工转化等技术研究和开发。

  1.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成立专门的林业信息化业务和管理机构,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林业信息化技术骨干队伍和管理队伍。加强对各级林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不断提高滑县省级森林城市的建设与管理水平。进一步引进人才,吸引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领域的专业人才参与滑县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2.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

  积极与北京林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林科院等省内外林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充分利用生态科技资金,强化技术交流与合作,建立科研示范基地。

  3.完善科技推广体系

  加强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体系,鼓励推广和普及先进实用技术,提高林业队伍在生态建设和保护、森林景观管理、林火管理、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2月23日印发

主办: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滑县道口镇解放路中段联系方式: 0372-8669629网站声明

网站标识码:4105260003 备案序号:豫ICP备12007324号 豫公网安备 41910402000001号

邮编P.C.456400   建议使用 1366x768 分辨率 IE 9.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河南合正软件有限公司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3/08 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