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听听滑县好人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15-09-10
作者:
来源:
河南日报农村版
“滑县好人”是一个善良的群体,是老百姓身边“真善美”的精神榜样、道德楷模、善邻仁里,是普通群众可亲可敬、可学可践、可攀可比、可模可仿的“身边好人”。他们用真情无悔的奉献、勇于担当的责任、舍己为人的义举呈现出人性深处最朴素的真善美,他们是“助人为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孝老爱亲”的典范。
□本报记者秦名芳通讯员张慧霞
近日,滑县举办了“身边好人”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走进全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宣讲王保军、王善良、张善养、武娟、宋计分、王清景等身边好人的感人故事。他们的故事,是那么鲜活真实、朴实无华,却又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
王保军生命无悔铸警魂
王保军,生前系滑县道口镇派出所副所长。2014年4月,昼夜奋战在“雷霆行动”一线的王保军不幸被确诊为胃癌晚期,在化疗期间仍然坚持工作,直至11月底病情恶化才不得不住院接受治疗,不幸于2014年12月15日病逝,年仅42岁。
王保军1994年参加公安工作,20年来始终战斗在基层最前沿,直接或参与侦办、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200多起,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400多人,抓捕网上在逃嫌犯60多人,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王保军是一个大家庭的顶梁柱,父母年老体弱,还要照顾弟弟一家,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日子过得很清贫,但他还时不时接济困难群众。
王保军获颁全国“最美基层公安民警”,被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
张善养七旬翁的志愿情怀
张善养,滑县电业管理公司退休员工。2003年退休后,张善养放弃在家享清福,十多年如一日,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奉献余热。
平时,张善养总是风雨无阻地提前到达采血地点,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维持秩序,做好服务工作。有人来献血时,他就在现场给献血者讲一些献血知识,现身说法向广大献血者证明献血非但无害,适当献血对人体还有益处。闲暇时,他编写了《走进滑县献血屋须知》、《当志愿者有感》等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把献血常识编进去,帮助人们理解、接受。数以万计的献血者接受过张善养的服务,很多人在他的帮助下有了第一次无偿献血的经历,很多人受他影响坚持常年献血,成为固定献血者。
11年间,张善养献血20余次,献血总量4800毫升,达到了中国红十字会个人无偿献血国家铜奖的标准。志愿服务工时累计达5034个小时,荣获“中国优秀红十字志愿者”荣誉称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张善养用爱心和责任诠释着善与美的深刻内涵,彰显了乐于付出、甘于奉献的传统美德。
武娟孝老爱亲传美德
武娟,滑县枣村乡大学生村干部。武娟生活在一个五世同堂的贤孝之家,她始终用爱坚守着家庭责任。
武娟的曾祖母现年104岁,因患病落下偏瘫的后遗症,出院时医生交代:经常按摩有助于缓解她的神经,对身体恢复有好处。武娟到网上搜索各种相关资料,进行学习,还到按摩医院参加培训,回来后经常给曾祖母按摩。随着年龄增长,曾祖母身体每况愈下,大小便失禁,经常拉尿在被褥上。这个时候武娟家就会出现小小的“家庭矛盾”,80岁的奶奶、半百的婆婆、“80后”的武娟都争抢着给曾祖母换洗衣服。曾祖母久病卧床,武娟精心照顾,每天定时给她翻身、擦身、洗脚;为防止屋里有异味,小褥子换洗得很勤;冬天生炉子为曾祖母取暖,熏烤被褥。
武娟爱岗敬业,热心服务村民,在去年村委会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是滑县唯一一位通过直选方式当选村委会主任的大学生村干部。
王清景生活因爱而厚重
王清景,滑县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
现年36岁的王清景,上有年迈的婆婆、患病的父亲、常年卧床不能自理的母亲,下有年少的儿子,生活压力很大,但家庭和睦幸福。她是一名三项捐献的志愿者,至今累计献血5000毫升,捐献血小板两次。2006年,她积极响应红十字会的倡议,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2013年,她又成为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她还是两名贫困留守女童结对帮扶的“爱心妈妈”,经常为两个孩子购买学习用品、书籍、衣服等物品,关注她们的学习生活状况。
今年3月,王清景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