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保障网 擦亮“民不愁”
发布时间:
2025-11-13
作者:
来源:
河南日报农村版
本报讯(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王都君通讯员郭振威毕兴世)近年来,滑县民政局聚力打造“民不愁”党建品牌,以“铁脚板”走深民情,以“大数据”精准画像,以“多元协同”传递温暖,持续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网,交出了一份充满温度的合格民生答卷。
11月10日,记者在滑县了解到,当地社会救助已成民生保障的“压舱石”。五年来,滑县累计将低保标准提高36.7%,发放各类救助资金8.5亿元,惠及群众达240万人次,以扎实的工作实绩托起了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
精准识别,方能有效救助。滑县创新建立“主动找+智能筛”双轨机制。一方面,组建由乡镇民政干部、村(社区)协理员构成的“探访队”,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主动为不熟悉线上申报的困难群众“上门建档”;另一方面,在安阳市率先实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数据对接,构建起“红橙黄蓝”四级预警体系。该系统已累计推送预警信息5.6万条,建成覆盖8.29万人的动态监测数据库,努力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为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滑县在救助机制上大胆破题。该县打破户籍地限制,推行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确保遭遇突发困难群众能第一时间获得帮助;设立每年300万元的临时救助备用金,将审批时限压缩至20天以内;首创“医疗+养老+康复”集中托养模式,已有864名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入住专业机构,在破解“照护难”的同时,让1000余个家庭得以“松绑”。这一系列创新举措获得了国家及省市层面的充分肯定。
此外,滑县积极构建多元协同救助新格局,跳出“政府单打独斗”的老路。该县有效联动慈善、保险、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各方力量:县慈善总会设立150万元“救急难”专项基金,已救助427户困难家庭;衔接“一元民生”保险政策,完成赔付1227人次;积极对接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等优质资源,为36位大病患者送去生命希望。救助方式也从单一的物资帮扶,升级为“物资+服务+爱心”的综合保障,让救助网络越织越密、越织越暖。
“荣誉是激励,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滑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超表示,下一步,该局将持续深耕“民不愁”品牌,不断探索社会救助的新路径、新方法,努力让救助工作更加精准、有力、温暖,用实干担当书写更具质感的民生答卷。









豫公网安备 419104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