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街道史固村“好邻居” 郭电稳:六秩坚守暖乡邻 热心助人传美名
发布时间:
2025-09-30
作者:
来源:
城关街道办
在史固村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土地上,提起郭电稳的名字,史固村村民们总会竖起大拇指,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这位1963年出生的普通村民,用六十余载的人生岁月,书写着和睦四邻、热心助人的动人篇章,成了史固村邻里和谐的典范,他的故事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位村民的心田。
日常守护,用爱温暖独居老人
郭电稳深知“远亲不如近邻”,自年轻时起便将这句话铭记于心、付诸行动。村里的郭大爷年事已高,子女常年在外工作,日常生活多有不便。得知情况后,郭电稳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隔三岔五就往老人家里跑,帮忙打扫院落、擦拭家具,将屋子收拾得干净整洁;每次去集市采购,总会提前询问老人需求,把米面油、蔬菜水果等生活用品精准送到家中;闲暇时,还会坐在老人身边,陪他唠家常、讲村里的新鲜事,驱散老人的孤独。逢年过节,他更是热情邀请郭大爷到自己家团聚,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在郭电稳的悉心照料下,郭大爷的生活有了坚实保障,脸上的笑容也愈发灿烂,他常对人说:“电稳比亲儿子还贴心,有他在,我们心里踏实!”
耐心调解,用心化解邻里矛盾
邻里相处难免有摩擦,而郭电稳总是那个主动站出来的 “和事佬”。村里的郭氏兄弟二人,曾因宅基地边界问题产生争执,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矛盾眼看就要激化。郭电稳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上门调解。他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先分别到兄弟俩家中,耐心倾听各自的诉求,轻声安抚激动的情绪;随后又查阅村里的土地档案,实地丈量宅基地尺寸,摸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调解时,他始终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既不偏袒任何一方,又结合两家的实际需求分析利弊:“都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又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为这点事伤了和气不值得,咱们得找个双方都满意的办法。”经过多次上门沟通、反复协商,兄弟俩最终达成和解,重新清晰划定了宅基地边界,多年的隔阂也随之烟消云散。事后,两家都对郭电稳感激不已,而他只是笑着说:“都是乡里乡亲的,大家和和气气过日子比啥都强!”
急难援手,用情解决邻里困境
面对邻里的突发困难,郭电稳从不犹豫,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2020年,村里的赵大姨突发重病,急需一大笔医疗费用。赵大姨家境并不富裕,高额的医药费让一家人愁眉不展、陷入绝望。郭电稳得知消息后,立刻在村里发起捐款倡议——他率先拿出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5000元,又顶着烈日挨家挨户走访,向村民们讲述赵大姨的困境:“赵大姨平时待咱们都和善,现在她有难处,咱们得搭把手帮她渡过难关!”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慷慨解囊,短短几天就筹集到数万元善款,及时解了赵大姨一家的燃眉之急。赵大姨康复后,紧紧握着郭电稳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电稳,要不是你,我这条命就没了,这份恩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农忙助力,用行守护邻里收成
每到农忙时节,郭电稳的身影总会穿梭在田间地头,主动帮乡亲们解决生产难题。谁家的收割机、播种机突然出现故障,他会带着工具第一时间赶到,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维修经验,蹲在田埂上仔细排查问题,拆零件、修线路,常常忙得满身油污也毫无怨言;谁家劳动力不足,眼看着成熟的麦子、玉米要耽误收割,他会主动扛起农具去帮忙,从清晨到傍晚,和乡亲们一起抢收庄稼,确保粮食颗粒归仓。村民们常说:“有郭电稳在,咱们农忙时心里就有底,再忙再累也觉得踏实!”
郭电稳的善举,如春风般温暖着史固村的每一个角落,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他的影响下,村里邻里互帮互助的氛围愈发浓厚,村民们更加团结友爱,整个村庄都充满了温情与和谐。如今,已年过六旬的他,依然保持着那颗乐于助人的热心,他常说:“只要我还能动,就会一直为乡亲们做点事。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从史固村的一盏“明灯”,到城关街道的一片“星光”,郭电稳的榜样力量正在将传统美德转化为发展优势。这种扎根乡土的道德滋养,既为街道乡风文明“铸魂”,又为基层治理“赋能”。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村民,用一生的坚守与付出,诠释了中华民族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也让“好邻居”的美名在城关街道史固村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