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对县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32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5-11-06
作者:
农业农村局
来源:
农业农村局
尊敬的齐建强委员:
感谢您对我县绿色农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就您提出的“关于黄河流域滑县段保护治理”的提案收悉后,滑县农业农村局党组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研讨,依据我局职责,立足农业生产实际,依法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开展农业生产工作。现就议案回复如下:
我县是传统农业大县,肩负粮食安全重任,我单位始终坚持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积极探索新经验、新方法,通过有关单位及相关科室开展下乡技术指导、试点推广、政策宣传等措施,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保护黄河流域生态资源,促进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开展具体工作如下:
一、农药增效减量工作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始终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运用病虫害智能监测设备、“佳多”牌虫情测报灯、高空测报灯等监测仪器设备对病虫害进行监测。应急防控,利用植保无人机实施一喷三防,推进统防统治。加大投入绿色生物防控,释放赤眼蜂等实现以虫治虫,生物控制害虫的新途径。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在播种前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拌种,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施肥增效工作
根据滑县农业生产实际,在省发布主要农作物施肥技术指导意见的基础上,以滑县土壤养分检测、肥效试验和目标产量为依据,综合气候条件、作物品种、栽培措施、施肥方式等制定肥料配方,推荐探索氮肥定额管理制度。及时详细制定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工作内容、制定技术意见、建立示范基地、推广新技术、开展试验示范及技术培训等工作,做到化肥减量增效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小麦机械深施+配方肥料+无人机追肥(叶面喷肥)千亩方、小麦机械深施+喷滴灌水肥一体化+无人机追肥(叶面喷肥)千亩方、小麦机械深施+有机肥替代+无人机追肥(叶面喷肥)千亩方、建立小麦机械深施+无人机追肥(叶面喷肥)千亩方、建立小麦机械深施+无人机追肥(叶面喷肥)万亩片,开展科学施肥增效“三新”技术集成技术示范展示,集中展示科学施肥增效效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处置工作
组织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培训,提高农资经营者的依法经营理念,增强农药生产、经营、使用主体积极履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义务的责任意识,提升广大农民识假辨假的能力;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的监督管理,鼓励生产企业使用大包装,改进农药包装材料,使用易资源化利用处置的包装物、水溶性高分子包装物或在环境中可降解的包装物,逐步淘汰铝箔包装物。
四、农用地膜使用技术指导
按照《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建立健全农用薄膜回收台账和残留监测点的通知》要求,地膜回收量包括地膜离田量,对于无二次使用价值的废旧地膜等残膜,由使用者从农田中移除、归集后,可纳入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拓展了农业农村相关法律政策的普及面,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严厉打击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地膜,杜绝不合规地膜流入市场。
五、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我局高度重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把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纳入年度工作目标,专题安排部署,加强沟通协调,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行为,依法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通过宣传,培训、技术指导、治理引导等措施,推广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以用促治。指导增设与养殖数量相匹配的粪污处理设施,指导养殖户科学堆肥、合理利用。目前,我县已建成粪污资源化利用管线30余万米,涉及灌溉面积7万余亩,种养循环模式初见雏形。持续加大严格监督检查,确保养殖污染治理落地落实。
六、水产养殖污染防治
结合我县实际持续加大执法投入,严打非法捕捞,紧盯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针对违法捕捞水域统筹调配执法力量,加大河流巡查,打击偷捕,有力保护水生生物资源,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
七、高效节水技术应用
近两年,我县积极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全县农业发展实际,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基础上,以提高玉米单产为目标,大力示范推广玉米密植滴灌技术,落实增产技术,促进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鼓励引导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示范带动,激发农户使用滴灌的积极性。
滴灌优点:将水和肥料直接输送到植株根部,有效减少水和肥料的浪费,还能节省浇地人工成本。滴灌能够保障苗齐、苗匀,一般不会出现大小苗或缺苗断垄现象。而且还可有效解决后期玉米浇水追肥等难题,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产量。目前使用滴灌的整体经济效益尚不明显,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对明显。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促进黄河流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建议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支持。









豫公网安备 419104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