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0年7月26日拟对河南安阳滑县华电风电110kV送出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发布时间:
2020-07-26
作者:
来源:
滑县环境保护局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1个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反馈我局辐射科。公示期为2020年7月26日-2020年7月30日。
电话:0372—8181709
通讯地址:滑县新区人民路与黄河路交叉口(456400)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有重大利益关系的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审批的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序号 | 建设 单位 | 项目 名称 | 建设 地点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建设项目 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公众参与情况 |
1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安阳供电公司 | 河南安阳滑县华电风电110kV送出工程 | 河南省 滑县 | 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①间隔扩建工程:本期阳兆110kV变电站扩建1个110kV出线间隔,间隔扩建工程位于变电站围墙内进行,不新征土地。 ②新建滑县华电风电升压站-阳兆变电站110kV线路工程:线路起于110kV滑县华电风电升压站,止于阳兆110kV变电站,新建线路路径全长为7.5km,单回路架设。 本期工程总投资903万元,预期投产时间为2020年。 | (一)施工期 (1)噪声: Ⅰ.间隔扩建 本期间隔扩建只需在站内间隔预留位置安装相应的电气设备即可,工程量小,对周围声环境无影响。 Ⅱ.输电线路 施工噪声主要是塔基开挖时各种机械设备产生。本工程输电线路单个塔基施工时间较为短暂,线路施工产生的噪声是暂时性的,工程结束时影响随之消除。 (2)污水:施工期的废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 Ⅰ.生活污水 本期间隔扩建只需在站内预留位置安装相应的电气设备即可,工程量小,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利用站内原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线路施工人员可就近租用民房或工屋,生活污水可利用当地已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Ⅱ.施工废水 本期间隔扩建只需在站内预留位置安装相应的电气设备即可,工程量小,无生产废水产生。 本工程线路塔基开挖施工所需混凝土较少,一般采用商品砼或预拌混凝土,无生产废水产生。 Ⅲ.跨越水体影响分析 经现场踏勘,本工程跨越大宫河时渠道宽度约为25m,线路跨越处不属于饮用水源保护区。为了保证本工程线路施工不影响大宫河的水环境质量,本评价对现场施工过程提出以下环保措施: ①线路跨越大宫河时,塔基、施工便道和牵张场的设置应尽量远离水体,严禁在河流旁堆放材料,采取一档跨越。 ②在塔基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含油设施(包含运输车辆、线路施工设备)的管理,避免油类物质进入河道。 ③严禁在水体中清洗含油机械,应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护管理工作,防止发生施工设备漏油现象。 ④杜绝在施工时随意倾倒废弃物、排放施工废水至河道内。 通过加强对施工期的管理,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前提下,项目施工期对周边的水环境影响不大。 (3)固废:本工程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塔基开挖产生的施工弃土弃渣等。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减少施工固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评价提出以下措施: ①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统一清运至地方环卫部门指定的位置。 ②线路塔基开挖产生的土方尽量就近回填处理,如有多余弃土弃渣应及时清运。 ③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 通过加强对施工期的管理,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前提下,项目施工期对周边的固废环境影响不大。 (4)大气:施工期间大气主要污染因子为线路塔基开挖、回填等施工活动产生的二次扬尘以及施工机械、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 采取措施:①强化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塔基施工现场周围设置临时围挡等防风措施。 ②加强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维护保养,保持车辆运行状态良好,禁止使用无环保标志的运输车辆。加强对渣土运输车辆的管理,所有运输车辆100%密闭运输,防止车辆运输过程中因漏洒造成扬尘污染。 ③施工应采用商品砼或预拌混凝土,减少水泥搅拌产生的扬尘,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配置砂浆。 ④施工中产生的物料堆应采取遮盖、洒水、喷洒覆盖剂或其他防尘措施,施工单位应经常清洗运输车辆,以减少扬尘。对施工现场定时洒水、喷淋,保证100%湿法作业,避免尘土飞扬。 ⑤施工期间加强对弃土弃渣、建筑材料等堆放的监督管理,施工过程中开挖产生的土方集中堆放,开挖的土方及时回填,如有多余土方及时清运。 ⑥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规模,设置相应人数的专职保洁人员,负责工地内及工地围墙外周边10米范围内的环境卫生。 ⑦施工现场严禁熔融沥青、焚烧塑料、垃圾等各类有毒有害物质和废弃物,不得使用煤、碳、木料等污染严重的燃料。 ⑧四级以上大风天气或市政府发布空气质量预警时,严禁进行土方开挖、回填等可能产生扬尘的施工,同时覆网防尘。 针对运输过程提出以下措施: ①使用有环保标志的运输车辆,减少运输途中对大气的污染;在可能条件下设置清洗点对运输车辆清洗车体和轮胎。运输车辆驶出工地前,应对车轮、车槽帮等部位进行清理或清洗以保证车辆清洁上路;洗车喷嘴静水压不低于0.5Mpa;洗车污水经沉淀池沉淀后重复使用。 ②施工机械必须按照施工路线行驶,不能随意碾压,增加破坏面积,应合理安排,减少车辆行驶次数。 ③对施工、运输道路表面采取硬化措施,施工便道应补充利用现有的道路,将现有的土路改建为泥结碎石路面,并控制机动车碾压影响,从根本上减少扬尘的污染。 ④施工单位在场内转运土石方、拆除临时设施等构筑物时必须科学、合理地设置转运路线,绘制车辆运行平面图,采用有效的洒水降尘措施。土石方工程在开挖和转运沿途必须采用湿法作业。 通过加强对施工期的管理,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前提下,项目施工期对周边环境空气的影响不大。 (5)生态: 本工程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开挖和施工活动对土地的占用、扰动以及植被破坏。 Ⅰ.土地占用 本工程输电线路共新建杆塔26基,塔基占地面积约为520m2。输电线路具有点状间隔式线性特点,单塔开挖量小,施工时间短,对土地的扰动较小。此外,本工程线路牵引场、张力场、施工临时道路等需要临时占用土地。为减少工程临时占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本工程项目特点,本评价提出以下措施: ①施工期间尽量控制塔基开挖量,施工料场及牵张场尽量选择周边已有空地,施工临时道路应尽可能利用机耕路、乡道等现有道路,临时用地应永临结合,优先利用荒地、劣地; ②在初步设计期间,结合最新勘查资料,尽量减少塔基数量,同时尽量选择占地面积较小的塔基基础和塔型。 ③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塔基基础,在山丘区应采用全方位长短腿与不等高基础设计, 以减少土石方开挖。线路无法避让集中林区时,应采取控制导线高度设计,以减少林木砍伐,保护生态环境。 ④严格控制开挖范围,线路塔基开挖等的施工控制在征地范围内,严禁随意占用周边土地。 Ⅱ.植被破坏 本工程线路主要位于农田区域走线,受影响植被主要为农作物,由于线路单个塔基占地面积小,对植被的破坏也较少;临时占地对植被的破坏主要为施工人员对农田作物的踩踏,但由于塔基施工为点状作业,单塔施工时间短,故临时占地对植被的破坏是短暂的,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的情况下对农田植被影响较小。 为减少工程占地对生态环境和当地农业的影响,针对本工程项目特点,本评价提出以下措施: ①塔基施工占用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应做好表土剥离、分类存放和回填利用,以利于后期植被恢复。 ②塔基施工结束后尽快清理施工场地,并对施工扰动区域因地制宜进行土地功能恢复; ③施工期间加强管理,妥善处理施工过程产生的垃圾,防止乱堆乱弃影响周边环境; ④施工现场使用带油料的机械器具,应采取措施防止油料跑、冒、滴、漏,防止对土壤造成污染; ⑤严禁施工人员随意践踏、破坏植被,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因地制宜进行土地功能恢复。 (二)营运期 (1)电磁环境影响: Ⅰ.输电线路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本工程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10m范围内有电磁环境保护目标,因此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采用类比监测与模式预测结合的方式来分析、预测和评价输电线路投运后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 a.模式预测 ①非居民区预测结果 本工程110kV线路在采用1B2-ZM1型塔、JL/G1A-400/35型导线下相线对地高度最低为6m时,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和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满足架空输电线路线下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处工频电场强度小于10kV/m,工频磁感应强度小于100μT的限值要求。 ②居民区预测结果 本工程110kV线路在采用1B2-ZM1型塔、JL/G1A-400/35型导线下相线对地高度最低为7m时,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和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分别小于4kV/m、100μT的公众曝露限值要求。 b.类比监测 本次评价根据输电线路电压等级、架线型式、导线排列方式、沿线地形等因素,本工程线路选择已运行的新乡220kV卫北变110kV送出工程(验收批复文号为新环辐验〔2017〕16号)中的110kV义河线作为单回架空线路的类比对象。 监测结果表明,单回类比线路衰减断面测点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断面内各监测值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4kV/m、工频磁场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也满足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工频电场强度小于10kV/m的控制限值要求。 根据类比分析,本工程线路建成运行后,线路沿线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也满足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工频电场强度10kV/m的控制限值要求。 Ⅱ.间隔扩建 阳兆110kV变电站本期扩建1个110kV出线间隔,工程内容只是在站内原有场地上装设相应的电气设备等,不会改变站内的主变、主母线等主要电气设备,间隔内带电装置相对较少。在只考虑变电站的影响时,仅在变电站间隔内增加的电气设备对围墙外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增量构成影响较小。根据监测结果,本工程阳兆110kV变电站扩建完成后,扩建间隔处围墙外电磁环境均能够满足工频电场4kV/m,工频磁场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Ⅲ.环境保护目标 本次预测对架空线路沿线电磁环境保护目标处电磁环境也进行了预测,本工程建成投运后新建架空线路沿线电磁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kV/m和100μT的限值要求。 (2)噪声环境影响: ①输电线路 110kV线路正常运行时基本无噪声,仅在下雨或大雾时会产生连续性电磁性噪声,但其噪声以中低频为主,其源强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对环境背景噪声影响不大。根据以往监测资料分析,输电线路正式运行后,在晴好天气情况下人耳在110kV线路下听不出输电线路的运行噪声,线路运行噪声贡献值很小,环境噪声基本与背景噪声相同。 对于运行期间输电线路产生的噪声影响,可通过优化线路路径,尽量向离开居民点的方向调整,尽可能增加线路与民房的距离,经过居民区时,可适当抬高线路架设高度,从而减小噪声对居民点的影响。 ②间隔扩建 对于阳兆110kV变电站而言,其噪声源主要为变压器。本期仅为间隔扩建工程,不增加新的噪声源,即扩建工程对厂界噪声不构成贡献值,因此,阳兆11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后厂界噪声仍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排放限值要求。 (3)其他环境影响: ①本期间隔扩建工程不增加运行人员,故不增加生活污水量,即不会改变原有工程的污水处理及利用方式,不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影响。 输电线路运行期间无废水产生。 ②本工程运行期间无大气污染物排放。 ③本期间隔扩建工程不增加运行人员,不增加固体废物排放量,因此不会新增对外环境的影响。 输电线路运行期间无固体废物产生。 (4)环境风险: 本工程为输电线路工程,运行期间不存在环境风险。 | 根据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有关要求,并结合工程实际,本次评价采取了以下方式进行公众参与。 第一次公示采用网上公示。第二次公示采取网上公示、报纸公示及现场公示相结合的公示方式。 第三次公示是本项目报批前在相关网站发布了环境影响报告表全文以及公众参与说明的公示。 在本项目信息公开期间未收到关于本项目的公众反馈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