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发布时间:
2022-11-28
作者
来源:
四川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概括为“六个坚持”,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新时代十年奋进根本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新时代新征程中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引,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坚持人民至上是根本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六个坚持”中把坚持人民至上放在首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理解坚持人民至上时,要注意它与坚持党的领导是内在统一的,因为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在这个意义上,坚持人民至上必然坚持党的领导,而坚持党的领导也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在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时,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
坚持自信自立是应有的精神风貌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国家可以依靠照搬外国模式、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自信,反映的是对自身发展的态度,具体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体现为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立,反映的是与外界的关系,具体体现为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既虚心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牢牢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自信自立彰显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辉煌文明史中建立起来的内在气质和精神风貌。
坚持守正创新是鲜明的理论品格
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标识,体现了恪守正道和革故鼎新的辩证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擘画重要工作时,多次将守正创新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联系起来,实际上将守正创新上升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思想路线的层面进行定位。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机械的加以重复的教条,创新是“讲新话”,旨在确保党的理论能够因应形势变化,在与时俱进中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守正”是坚持“老祖宗”,确保